孩子沉迷游戏?试试给他报个兴趣班

      我们一直不赞成让孩子长时间接触游戏。因为电视、游戏等娱乐活动虽然也不乏其传达的精神与意义,但究其传播方式,它们都具有音画结合、画面鲜艳、节奏感强等特点,对感官与心理都是强刺激,一方面,会造成孩子对较弱刺激的感受力变弱,径自沉迷于电视与游戏之中;另一方面,也会让他们进入被动依赖的状态,逐渐丧失主动性与专注力。

       若是您的孩子已经出现“沉迷”游戏的情况,泊思地教育在这里给出一个可能改善孩子状态的建议:学习体育、音乐、机器人课程等课外兴趣课程。
       但这不能是太过随意的选择,要能与“游戏”抗衡,需要满足以下条件:
       1、学习的必须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课程。
作为迁移注意力的方式,引起兴趣,激发兴趣,是让孩子产生投入感的必备要素。课程要对孩子有吸引力,他们才会尝试去接受相关的信息。
       2、课程必须有明确的任务目标,最好拥有渐进的体验。
       游戏之所以那么吸引人,除了视效上的刺激外,还有心理上给予玩家的成就感,其中最基础的便是任务系统。游戏给玩家分发任务,鼓励玩家完成任务。在任务完成后,会出现字色或特效上的变化以强化获得感。
       作为“游戏”的竞争对手,兴趣课程在这一点上必须做得更好,才能帮助孩子从初见的被吸引转化为持续的兴趣,继而引导其进行更多深入学习。
       3、课程必须拥有深入学习的潜力,即拥有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困难,获得成功的机会。
在使用“游戏化”的方式给出目标的同时,课程需要拥有一定的难度与自由度,帮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,加强自主能力与专注力。
       4、课程本身最好拥有足够的知识含量。
从上面的筛选条件可以得出,将孩子的注意力从“游戏”转移到“兴趣”是个漫长的过程。在这一过程中,兴趣课本身应该能发挥作用,还孩子获得知识上的收益,而不是为了抗衡“游戏”而耗费掉孩子太多的时间。
       5、课程最好能具备团结合作的项目。
       当前的游戏具有“强交互性”的趋势,“人”的元素让游戏脱离了0与1,变得更丰富多彩,但交互的方式受限于目前的信息技术,较为单一。

       兴趣课程作为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的课程,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合作性与竞争性,若让孩子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体验到一同成长的快乐,不仅会为课程增加“粘性”,还能帮助孩子加强团队合作能力。

       至于最适合孩子的是哪门课程,这还是取决于孩子的兴趣,究竟是体育、音乐,还是机器人课程。
       好消息是,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兴趣课程都会有免费试听课,泊思地教育当然也有。若要衡量到底孩子适合什么样的课程,不妨带他/她多去试听体验一下。当然,若是您的孩子对机器人感兴趣,泊思地教育将热诚欢迎您的到来。
返回顶部